你还有未签合同    立即前往    稍后再说

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
未注册的手机,验证后即完成注册

获取验证码

登   录

登录表示同意《金英杰用户使用协议》

其他登录

     

注册金英杰账号

请输入符合要求的密码

获取验证码

完成

会员需知

恭喜您成为金英杰会员,您将享有如下权益:

  • 观看,下载免费网课
  • 加入教辅QQ群
  • 在线学习直播课程
  • 在线购买图书、学习包
  • 电话咨询面授班次
  • 关注金英杰微信公众号
  • 收听、下载金英杰喜马拉雅音频电台课件
  • 随时随地登录金英杰移动端

金英杰医学

中医(专长)医师资格

全国
  首页 > 中医(专长)医师资格 > 考试动态 > 资讯详情

中医师承高频考点:临床答辩精选30题(上)

来源:湖北金英杰医考       点击数:1208      更新时间:2022-03-18
一、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?


答:1.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:整体审察、诊法合参、病证结合。

2.整体审察:人体局部与整体、内脏与官窍、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。

3.诊法合参: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,因而为详尽地获取临床资料,必须把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病理信息进行综合,互参互校,四诊合参,方可为正确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。

4.病证结合: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、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,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位与性质,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,所以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。


二、试述问诊腹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。

答:1.是指剑突下至耻骨毛际以上的腹部疼痛(胃脘所在部位除外)。

2.腹有大腹、小腹和少腹之分。大腹疼痛多属脾胃之病变;小腹疼痛多属膀胱、大小肠及胞宫的病变;少腹疼痛多属肝经的病变。

3.腹部持续性疼痛,阵发性加剧,伴腹胀、呕吐、便闭者,多见于肠痹或肠结,因肠道麻痹、梗阻、扭转或套叠,气机闭塞不通所致。

4.全腹痛,有压痛及反跳痛者,多因腹部脏器穿孔或热毒弥漫所致。

5.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剧烈绞痛,向大腿内侧及阴部放射,尿血者,多系结石所致。

6.腹部脏器破裂,或癌瘤亦可引起腹痛,疼痛部位多是破裂脏器或癌瘤所在部位。

7.妇女小腹及少腹部疼痛,常见于痛经、异位妊娠破裂等病。


三、如何根据性质特点辨别头痛?

答:1.根据头痛性质不同,可辨识外感内伤和病性的寒热虚实;

2.凡发病急,病程短,头痛较剧,痛无休止者,多为外感头痛,属实证;

3.如病人头痛连项,遇风加重者,属风寒头痛;病人头痛怕热,面红目赤者,属风热头痛;病人头痛如裹,肢体困重者,属风湿头痛;

4.凡发病慢,病程长,头痛较缓,时痛时止者,多为内伤头痛,属虚证;

5.如病人头痛绵绵,过劳则甚者,属气虚头痛;病人头痛眩晕,面色苍白者,属血虚头痛;病人头脑空痛,腰膝酸软者,属肾虚头痛。
微信图片_20220318162109.jpg


四、如何根据经络的循行辨别头痛?

答:1.根据头痛部位不同,可辨识病在何经。

2.如前额部连眉棱骨痛,属阳明经头痛;痛两侧太阳穴为甚者,属少阳经头痛;

3.后头部连项痛,属太阳经头痛;巅顶痛,属厥阴经头痛;

4.头痛连齿者属少阴经头痛;全头痛者,属太阴经头痛。

五、临床常见的寒热表现有哪些?其临床意义是什么?

答:1.恶寒发热。是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,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,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。外邪侵袭人体,正邪交争于肌表,故恶寒发热同时并见。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。恶寒重发热轻者,主表寒证,是外感寒邪所致。发热重恶寒轻者,主表热证,是外感热邪所致。发热轻而恶风者,主太阳中风证,是外感风邪所致;

2.但寒不热。新病恶寒,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咳喘痰鸣,脉沉紧,多属里实寒证。久病畏寒,肢凉怕冷,得温可缓,脉弱,多见于里虚寒证;

3.但热不寒。是指病人只感发热,而无怕冷,可由于邪气由表入里或直犯于里的里热证。常见的但热不寒有壮热、潮热、长期低热等几种,总之热为阳证;

4.寒热往来。是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,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,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。


六、试述嗳气的临床意义。

答:1.嗳气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。

2.嗳气酸腐,兼脘腹胀满者,属实证,多因宿食内停。

3.嗳气频作而响亮,嗳气后脘腹胀减,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,属实证,多为肝气犯胃。

4.嗳气频作,兼脘腹冷痛,得温症减者,属寒证,多为寒邪犯胃,或因胃阳亏虚。

5.嗳气低沉断续,无酸腐气味,兼见纳呆食少者,属虚证,多为脾胃气虚,胃失和降,气逆于上所致,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弱之人。

6.饱食之后,或饮汽水后,偶有嗳气,无其他兼症者,是饮食入胃排挤胃中气体上出所致,不属病态。

七、试述正常脉象及其特点?

答:1.正常脉象:寸关尺三部有脉,一息四~五至,相当于72~90次/分,不浮不沉,不大不小,从容和缓,节律一致,尺部沉取有一定力量,并随生理活动、气候、季节和环境不同而有相应变化。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、有神、有根。

2.胃:胃也称胃气。脉之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和营养状况的优劣。脉有胃气的特点是徐和、从容、软滑的感觉。

2.神:脉搏有力是有神的标志,故有胃即有神。有神是指有力柔和、节律整齐。

3.根:脉之有根关系到肾。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、沉取不绝两个方面。

八、试述浮、洪、沉、迟、数五种病脉的脉象及主病?

答:①浮:举之有余,按之不足。表证,亦见于虚阳浮越证。②洪:脉体扩大,充实有力,来盛去衰。阳明气分热盛。③沉:轻取不应,重按始得,举之不足,按之有余。里证。有力为里实,无力为里虚。④迟:脉来迟慢,一息不足四至。寒证,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。⑤数:一息五至以上,不足七至。热证,亦主里虚证。

九、何谓诊尺肤?有何临床意义?

答:1.诊尺肤:即触摸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之间的皮肤。根据其缓急、滑涩、寒热的情况,来判断疾病的性质。

2.尺肤热甚,其脉象洪滑数盛者多为热证。尺肤凉,而脉象细小者,多为泄泻、少气。按尺肤窅而不起者,多为风水。尺肤粗糙如枯鱼之鳞者,多为精血不足,或瘀血内阻,或脾阳虚衰、水饮不化之痰饮等。

十、五色主病中赤、黄、白、青、黑各主何病证?

答:1.赤色:主热证,实热证多见满面通红,虚热证仅见两颧潮红,均为热迫血壅,脉络充盈所致。久病面色苍白,泛红如妆,游移不定者,属病重戴阳证。

2.白色:主虚证、寒证、失血证及亡阳证。气虚者面色淡白,阳虚者面色白光白,失血者面色淡白无光泽或黄白干萎,亡阳者面色苍白,皆因气血不充血脉,上荣于面所致。

3.黄色:主虚证,湿证。面色萎黄者,多属脾胃气虚。面色黄胖者,多属脾虚湿盛。阳黄者,为湿热内蕴;阴黄者,为寒湿内郁。

4.青色:主寒证、气滞、痛证、血瘀证及惊风证。总属气血不畅,经脉瘀阻所致。

5.黑色:主肾虚证、寒证、水饮证和血瘀证,或者剧痛。黑色总属阳虚水液不化,或阴寒内盛,血失温养。


十一、肾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有哪些?

答:1.临床表现:腰膝酸软,神疲乏力,耳鸣,听力减退,小便频数而清,或尿后余沥不尽,遗尿,小便失禁,夜尿多,男子滑精、早泄,女子带下量多清稀,或胎动易滑,舌淡苔白,脉弱。

2.本证以腰膝酸软,小便、精液、经带、胎气不固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。


十二、肝血虚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有哪些?

答:1.眩晕耳鸣,面色无华,爪甲不荣,夜寐多梦,视物模糊,或为夜盲,或肢体麻木,筋脉拘急,手足震颤,肌肉瞤动,妇女月经量少色淡,甚或经闭,舌质淡,脉细。

2.辨证要点:①以视物模糊、头晕眼花、肢体麻木、月经量少色淡等为特征。②全身有面、唇、舌、甲颜色淡白及脉细等血虚证的证候。

十三、何谓哮、喘?如何从闻诊中辨别哮喘?

答:1.喘:呼吸困难,急迫,张口抬肩,甚至鼻翼煽动,难以平卧。常由肺、心病变及白喉、急喉风等导致,而辨证还与脾、肾有关。喘有虚实之分。

①实喘:发作急骤,呼吸声长,息粗声高,惟以呼出为快,属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、痰饮停肺,肺失宣肃,或水气凌心。

②虚喘:病势缓慢,呼吸短浅,急促难续,息微声低,唯以深吸为快,动则喘甚,多属肺肾虚损,气失摄纳,或心阳气虚。

2.哮:呼吸急促似喘,喉间有痰鸣音。多因痰饮内伏,复感外邪所诱发,或因久居寒湿之地,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。

3.喘不兼哮,但哮必兼喘。喘以气息急迫、呼吸困难为主,哮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。临床上哮与喘同时出现,所以常并成为哮喘。

十四、呃逆的辨证,要点有哪些?

答:1.呃声频作,高亢而短,其声有力者,多属实证。

2.呃声低沉,声弱无力者,多属虚证。

3.新病呃逆,其声有力者,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。

4.久病、重病呃逆不止,声低气怯无力者,属胃气衰败之危候。

5.突发呃逆,呃声不高不低,无其他病史及兼症者:多属饮食刺激,或偶感风寒,一时胃气上逆动膈所致,一般为时短暂,不治自愈。

十五、失眠的病机如何?临床常见哪些类型?

答:1.失眠是阳不入阴,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,多由阴虚或阳盛所致。

2.临床常见有四种类型:不易入睡,甚至彻夜不眠,兼心烦不寐者,多见于心肾不交;睡后易醒,不易再睡,兼心悸、便溏,多见于心脾两虚;睡眠时时惊醒,不易安卧者,多见于胆郁痰扰;失眠而夜卧不安,腹胀嗳气酸腐者,多为食滞内停。


关注湖北金英杰医考

了解更多备考资讯

1642484709102914.jpg




责任编辑:湖北金英杰医考

上一篇:关于开展天津市2022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 考核工作的通知

下一篇:关于启动贵州省2022年度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报名工作的预通知

更多学习平台
  • 官方微信
    官方微信
  • 移动端官网
    移动端官网
  • 腾讯课堂
    腾讯课堂
  • 喜马拉雅音频
    喜马拉雅音频
如何购买
会员功能
积分兑换
退款制度
题库使用指南
课程与图书
精彩专题
在线咨询
意见反馈
支付方式
关于我们
公司介绍
法律声明
关于我们
客服电话:400-606-1615
  • 微信关注

    微信关注

  • 移动官网

    移动官网

  • APP下载

    APP下载

  • 音频听课

    音频听课

Document